第八章各敲木魚
關燈
小
中
大
蔡世文與盧觀恒這二位為什麽聽伍秉鑒這般說,就一時間有了慌張的模樣?
這還得從朝廷對十三行經營管理上的宗旨說起,其中根本一條就是堅決禁止行商向洋商借貸資本,堅決杜絕行商拖欠洋商貨款,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洋商面前保持天朝上國的尊嚴和體面。例如乾隆二十四年(1759)朝廷頒布的“防夷五事”中就規定:“嗣後內地民人,概不許與夷商領本經營,往來借貸。倘敢故違,將借領之人照交結外國誆騙財物例問擬,所借之銀查追入官,使外夷並知炯戒”,又例如乾隆四十二年(1776)朝廷再次重申禁令:“近日竟有賒欠夷人貨價盈千累萬者,如此大宗貨物,皆系該行商司事夥夥,藉與夷商熟悉,遂以自開洋行貨鋪為名,任意賒取……但貨物既在行館發賣,必經行商之手,豈能諉為不知?嗣後如有鋪戶賒欠不還,惟該行是問。”
可一旦借了洋商的錢,或者欠了洋商的貨款,真就造成了行欠償還不上,又會怎麽辦呢?剛開始朝廷的做法是嚴懲行商,然後地方財政上撥款代為償還,例如乾隆四十一年(1777)行商倪宏文賒欠洋商貨款一萬餘兩,乾隆帝下旨給廣東巡撫李質穎:“經伊胞兄倪宏業、外甥蔡文觀代還銀六千兩,餘銀五千餘兩,遵旨於該管督撫司道及承審之府州縣,照數賠完貯庫,俟夷商等到粵給還。倪宏文赤手無賴肆行欺詐,賒欠夷商貨銀多至累萬,情殊可惡,著將倪宏文發往伊犁,永遠安插,以示儆懲”。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朝廷在行欠上有了新規定“著令通行,分限代還”。什麽意思?就是一家行商有了行欠,在破產之後還是資不抵債,剩餘的債務要全體行商共同承擔來償還,這是十三行全體行商必須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伍秉鑒聽到盧觀恒在後面喊自己,也就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用平和的口氣說道:“盧東家可再有吩咐?”
盧觀恒又是看了一眼蔡世文的臉色,戚然地說道:“吩咐是沒有的。我聽說‘元和行’欠東印度公司那裏貨款只有十一、二萬兩的銀子,說來是個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個數目,幾年苦捱過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何必非要自墮慘不忍見的無底深淵呢?”
“盧東家一片好意秉鑒心領了,但凡有一線生機,伍家老小也是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但眼前光景哪裏是十幾萬兩銀子就可消受得過去的?和您說實話,欠東印度公司那裏就有二十五萬兩銀子,除去積壓貨物賤賣變現尚有十七萬兩償還不起,應墊付給粵海關的關餉也是有五萬兩沒有著落的,這加起來就是二十餘萬兩的深淵,不說自墮,也是難以自拔,百孔千瘡進退失所,也只能不由自主般沈淪下去了。”
秉鑒知道盧觀恒和蔡世文對自家困境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盧觀恒這般輕描淡寫不是安慰之辭,而是在試探核實,那索性也就打開天窗和他說亮話,把所有的事情擺到桌面上來談,讓他聽個明白:伍家那二十二萬兩銀子的虧空等著你們二位和其他行商補窟窿呢!雖然秉鑒也知道自己這般行為令人不齒,耍了要挾裹迫的手腕,但有什麽辦法呢?能借得到銀子再行自救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也顧不上那麽多了!
這秉鑒到底是要幹啥啊?伍國瑩在一旁臉紅脖子粗幹著急,又不知道說上什麽才好,只能狼狽地在那裏搓著手。
“呵呵,既然秉鑒已將‘元和行’說的已如此不堪,看來我們也真是愛莫能助了。” 盧觀恒轉過頭來對蔡世文說。
蔡世文面色沈重,微微地點了點頭,“可不是嗎?按理說同業同行碰到了溝坎是應相助相扶的,我作為總商更是責無旁貸,只是現如今家家都是枯魚病鶴般苦苦支撐,就是想著急人之難也是有心無力的。”
伍國瑩這次看得很清楚了,盧、蔡二人一唱一和無非就是自敲木魚念上苦經給他們父子來聽,捎帶著旁敲側擊說風涼話,在這裏再待下去無異就是自取其辱,想到這些,他拉上秉鑒,“兒啊,我們就不要在此耽擱時辰了,走吧。”
“其實呢,我伍家上下都曾想過要努力支撐一番的,想著籌措些銀兩做上一番拔丁抽楔的掙紮和拼搏,盡量自食其苦,而不禍及他人。只是四向環顧,又有誰能在我伍家黃楊厄閏朝升暮合之時解囊相救呢?唯恐避之不及才不對吧?想到這些,我們父子也就打消了那些徒勞的念想,不得已出此下策。”秉鑒說完,隨同父親再次往外走。
“且慢。”
盧觀恒再次叫住了伍秉鑒,他是真心不想和其他行商一起替伍家償還行欠的,自己好不容易近不惑之年才熬得苦盡甘來,平白拿出一兩無緣由的銀子都是心疼的。剛才在廳堂之內他也是和蔡世文仔細研討過了的,明知伍國瑩父子此時過來就是討借銀子的,借與不借都是兩難:借了,怕還不上打了水漂;不借,到時候伍家的行欠也要分到自家頭上同樣是要往外面拿銀子,弄不好朝廷怪罪下來,蔡世文作為總商還要跟著有牽連。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伍家自己支撐下去慢慢將其消化,但伍家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想法他們摸不準,只能察言觀色再隨機應變。可見了面,伍家父子壓根兒連借銀子的事提都沒提,只是說來通報一聲要破產的,這大出盧、蔡的意料,也感覺措手不及,只能一搭一檔地不斷試探。
聽到最後,二人聽出了伍秉鑒尚有自救之意,只是苦於沒有銀兩周濟而自暴自棄,盧、蔡都是極為精明之人,頭腦更是轉的活絡,都是隱約感到伍秉鑒在他們面前演了一出欲擒故縱予取故棄的把戲,但瞬間左右權衡過後,蔡世文也是在心裏做出了一個決定:借銀子給“元和行”!暫且讓伍家這匹死馬再垂死掙紮一番,這樣既對伍家有了交待,又作為總商給自己攬得了好聲望,“元和行”已這般模樣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要是這匹死馬能茍延殘喘般活下去,至少暫時不用為了他的行欠之事憂慮煩惱。但蔡世文說是借,他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絕對不能掏自家的腰包。
不待盧觀恒說什麽,蔡世文踱著方步來到了伍秉鑒近前,突然激昂地說道:“內憂外患進退維谷之時也難怪伍老東家亂了方寸,你這位少東家又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不可避免一時頭腦發熱意氣用事,說來任其‘元和行’破產倒閉牽連我們眾行商事小,決定伍家人前途命運重大關切,值此伍家人生死存亡之際,別的行商我不好說什麽,但我和盧東家是不能坐視不管的,即使不能同呼吸也是要共命運的!”
伍國瑩忽然間見蔡世文態度上仰俯之間有了大落大起的變化不免喜極而泣,連忙拉著秉鑒的衣角說道:“蔡總商這番熱言熱語真是感人肺腑至深啊!”再看伍秉鑒臉上還是一副平和之色,只是用眼睛一直盯視著蔡世文看,好像聽得極為認真的模樣,看不出來他心裏到底作何感想。
見蔡世文如此慷慨,盧觀恒也是知曉了蔡世文的如意算盤,他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在伍氏父子面前賣好示善,但又怕搶了蔡世文的風頭而被忌恨,只能附和著對伍秉鑒說道:“蔡總商作為我們十三行行商的首領向來謀而後動為我們行商殫精竭慮謀求福祿,更有一副菩薩大慈大悲的心腸看不得哪一家家敗人亡。秉鑒啊,此時總商要答應幫你,你可要心裏有數啊!我盧某人一定會是聽蔡總商安排的,總商說怎麽辦,我就跟著怎麽辦,絕對不會在後面拖後腿打折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還得從朝廷對十三行經營管理上的宗旨說起,其中根本一條就是堅決禁止行商向洋商借貸資本,堅決杜絕行商拖欠洋商貨款,這麽做的目的就是要在洋商面前保持天朝上國的尊嚴和體面。例如乾隆二十四年(1759)朝廷頒布的“防夷五事”中就規定:“嗣後內地民人,概不許與夷商領本經營,往來借貸。倘敢故違,將借領之人照交結外國誆騙財物例問擬,所借之銀查追入官,使外夷並知炯戒”,又例如乾隆四十二年(1776)朝廷再次重申禁令:“近日竟有賒欠夷人貨價盈千累萬者,如此大宗貨物,皆系該行商司事夥夥,藉與夷商熟悉,遂以自開洋行貨鋪為名,任意賒取……但貨物既在行館發賣,必經行商之手,豈能諉為不知?嗣後如有鋪戶賒欠不還,惟該行是問。”
可一旦借了洋商的錢,或者欠了洋商的貨款,真就造成了行欠償還不上,又會怎麽辦呢?剛開始朝廷的做法是嚴懲行商,然後地方財政上撥款代為償還,例如乾隆四十一年(1777)行商倪宏文賒欠洋商貨款一萬餘兩,乾隆帝下旨給廣東巡撫李質穎:“經伊胞兄倪宏業、外甥蔡文觀代還銀六千兩,餘銀五千餘兩,遵旨於該管督撫司道及承審之府州縣,照數賠完貯庫,俟夷商等到粵給還。倪宏文赤手無賴肆行欺詐,賒欠夷商貨銀多至累萬,情殊可惡,著將倪宏文發往伊犁,永遠安插,以示儆懲”。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朝廷在行欠上有了新規定“著令通行,分限代還”。什麽意思?就是一家行商有了行欠,在破產之後還是資不抵債,剩餘的債務要全體行商共同承擔來償還,這是十三行全體行商必須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
伍秉鑒聽到盧觀恒在後面喊自己,也就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用平和的口氣說道:“盧東家可再有吩咐?”
盧觀恒又是看了一眼蔡世文的臉色,戚然地說道:“吩咐是沒有的。我聽說‘元和行’欠東印度公司那裏貨款只有十一、二萬兩的銀子,說來是個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個數目,幾年苦捱過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何必非要自墮慘不忍見的無底深淵呢?”
“盧東家一片好意秉鑒心領了,但凡有一線生機,伍家老小也是不會走上這條不歸路的,但眼前光景哪裏是十幾萬兩銀子就可消受得過去的?和您說實話,欠東印度公司那裏就有二十五萬兩銀子,除去積壓貨物賤賣變現尚有十七萬兩償還不起,應墊付給粵海關的關餉也是有五萬兩沒有著落的,這加起來就是二十餘萬兩的深淵,不說自墮,也是難以自拔,百孔千瘡進退失所,也只能不由自主般沈淪下去了。”
秉鑒知道盧觀恒和蔡世文對自家困境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盧觀恒這般輕描淡寫不是安慰之辭,而是在試探核實,那索性也就打開天窗和他說亮話,把所有的事情擺到桌面上來談,讓他聽個明白:伍家那二十二萬兩銀子的虧空等著你們二位和其他行商補窟窿呢!雖然秉鑒也知道自己這般行為令人不齒,耍了要挾裹迫的手腕,但有什麽辦法呢?能借得到銀子再行自救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也顧不上那麽多了!
這秉鑒到底是要幹啥啊?伍國瑩在一旁臉紅脖子粗幹著急,又不知道說上什麽才好,只能狼狽地在那裏搓著手。
“呵呵,既然秉鑒已將‘元和行’說的已如此不堪,看來我們也真是愛莫能助了。” 盧觀恒轉過頭來對蔡世文說。
蔡世文面色沈重,微微地點了點頭,“可不是嗎?按理說同業同行碰到了溝坎是應相助相扶的,我作為總商更是責無旁貸,只是現如今家家都是枯魚病鶴般苦苦支撐,就是想著急人之難也是有心無力的。”
伍國瑩這次看得很清楚了,盧、蔡二人一唱一和無非就是自敲木魚念上苦經給他們父子來聽,捎帶著旁敲側擊說風涼話,在這裏再待下去無異就是自取其辱,想到這些,他拉上秉鑒,“兒啊,我們就不要在此耽擱時辰了,走吧。”
“其實呢,我伍家上下都曾想過要努力支撐一番的,想著籌措些銀兩做上一番拔丁抽楔的掙紮和拼搏,盡量自食其苦,而不禍及他人。只是四向環顧,又有誰能在我伍家黃楊厄閏朝升暮合之時解囊相救呢?唯恐避之不及才不對吧?想到這些,我們父子也就打消了那些徒勞的念想,不得已出此下策。”秉鑒說完,隨同父親再次往外走。
“且慢。”
盧觀恒再次叫住了伍秉鑒,他是真心不想和其他行商一起替伍家償還行欠的,自己好不容易近不惑之年才熬得苦盡甘來,平白拿出一兩無緣由的銀子都是心疼的。剛才在廳堂之內他也是和蔡世文仔細研討過了的,明知伍國瑩父子此時過來就是討借銀子的,借與不借都是兩難:借了,怕還不上打了水漂;不借,到時候伍家的行欠也要分到自家頭上同樣是要往外面拿銀子,弄不好朝廷怪罪下來,蔡世文作為總商還要跟著有牽連。最好的辦法就是能讓伍家自己支撐下去慢慢將其消化,但伍家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想法他們摸不準,只能察言觀色再隨機應變。可見了面,伍家父子壓根兒連借銀子的事提都沒提,只是說來通報一聲要破產的,這大出盧、蔡的意料,也感覺措手不及,只能一搭一檔地不斷試探。
聽到最後,二人聽出了伍秉鑒尚有自救之意,只是苦於沒有銀兩周濟而自暴自棄,盧、蔡都是極為精明之人,頭腦更是轉的活絡,都是隱約感到伍秉鑒在他們面前演了一出欲擒故縱予取故棄的把戲,但瞬間左右權衡過後,蔡世文也是在心裏做出了一個決定:借銀子給“元和行”!暫且讓伍家這匹死馬再垂死掙紮一番,這樣既對伍家有了交待,又作為總商給自己攬得了好聲望,“元和行”已這般模樣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要是這匹死馬能茍延殘喘般活下去,至少暫時不用為了他的行欠之事憂慮煩惱。但蔡世文說是借,他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絕對不能掏自家的腰包。
不待盧觀恒說什麽,蔡世文踱著方步來到了伍秉鑒近前,突然激昂地說道:“內憂外患進退維谷之時也難怪伍老東家亂了方寸,你這位少東家又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不可避免一時頭腦發熱意氣用事,說來任其‘元和行’破產倒閉牽連我們眾行商事小,決定伍家人前途命運重大關切,值此伍家人生死存亡之際,別的行商我不好說什麽,但我和盧東家是不能坐視不管的,即使不能同呼吸也是要共命運的!”
伍國瑩忽然間見蔡世文態度上仰俯之間有了大落大起的變化不免喜極而泣,連忙拉著秉鑒的衣角說道:“蔡總商這番熱言熱語真是感人肺腑至深啊!”再看伍秉鑒臉上還是一副平和之色,只是用眼睛一直盯視著蔡世文看,好像聽得極為認真的模樣,看不出來他心裏到底作何感想。
見蔡世文如此慷慨,盧觀恒也是知曉了蔡世文的如意算盤,他也想趁著這個機會在伍氏父子面前賣好示善,但又怕搶了蔡世文的風頭而被忌恨,只能附和著對伍秉鑒說道:“蔡總商作為我們十三行行商的首領向來謀而後動為我們行商殫精竭慮謀求福祿,更有一副菩薩大慈大悲的心腸看不得哪一家家敗人亡。秉鑒啊,此時總商要答應幫你,你可要心裏有數啊!我盧某人一定會是聽蔡總商安排的,總商說怎麽辦,我就跟著怎麽辦,絕對不會在後面拖後腿打折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